前段时间,上海的团购被做成了各种段子,青菜成了奢侈品,为了抢菜设置了7个闹钟。
在苦笑背后,还有一些辛酸的故事。
年轻人可以在网络上表达情绪,而上海的许多老人却无法发声。
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更不懂如何在社区群里参与团购。与此同时,有些老人也碍于面子,羞于向他人求助。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上海独居老人群像:
有的老人买不到菜,只能一日三餐在家吃酱油拌饭。
有的老人遇到了好心的社区邻居,在别人买菜的时候能捎带留一点。
有的老人为了生存,只能自己努力学着问别人怎么团购,艰难地理解和记忆着繁琐的步骤,再小心翼翼地操作。
一位网友@棒头糖头太大分享了自己帮助邻居阿姨的经历,她表示邻居阿姨没有线上支付,自己举手之劳帮阿姨转了买面粉的钱,结果阿姨拿现金的时候还送给她一张字条。
从字里行间,可以想象得到阿姨的容貌气质。
他们可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知识分子,为了不打扰子女的私人空间,选择搬出来独立生活。
然而,为了不麻烦子女,努力习惯自己吃饭、看病、购物的他们,现在却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去麻烦别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帮他们付款买一把菜也许是举手之劳的小事,然而在他们的眼里,却是非常冒犯不好开口的一件事。
他们在信中说:“非常非常不好意思,我自己也对自己的这种不正规方式感到惭愧……”
网友@航空大话君说,前几天看到白发苍苍的老阿姨站在楼下问别人“你们是怎么买的菜呀?”,当时觉得“很心酸”。
疫情当下,每个人都在更加努力地生活。但是,对于追赶不上网络时代的这群独居老人来说,他们有更多无法言喻的苦楚。
在这个特殊时期,希望每个普通人都能尽力体谅和帮助彼此。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