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快乐记背吧(二)-三年级下册语文

多音字组词。
quān(圆圈)     sǎn(散文)    ɡān(木杆)
圈juàn(圈养)   散sàn(散步)  杆ɡǎn(笔杆)
近义词积累。
轻快—轻盈   伶俐—活泼   洒落—飘落
聚拢—聚集   偶尔—偶然   平添—增添  
清香—芳香   赶紧—赶快   破裂—破碎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   琢磨—研究  
灵敏—敏捷
反义词积累。
乌黑—洁白   轻快—沉重   活泼—古板 
聚拢—分散   偶尔—经常   伶俐—笨拙  
纤细—粗壮   破裂—完整   停止—继续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

三年级上册语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

课内文言文: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_________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
②[鬻]卖。
③[陷]穿透。
④[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对,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这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课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叙述了主要事件: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的矛无坚不摧,有个围观的人问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会怎样,结果他无言以对。第二层是最后一句话,点明了由此事引发的议论: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范例:
在家中,哥哥是最勤劳的。地脏了,是他拖干净;玻璃脏了,是他去擦干净;园子里的草长高了,是他去拔干净。
在班干部中,班长的工作最重要。他要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及时传达老师布置的任务;他要有组织能力,组织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要有调解能力,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时,能及时阻止并调解。
眼睛在五官中最能吃苦。除了睡觉外,一直不停地工作,勤勤恳恳。例如,阅读全靠他看书中的内容;走路全靠他来辨别方向;找东西也是靠他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顺利找到。
民间剪纸艺术有着丰富、吉祥的寓意。例如剪出喜鹊和梅花,代表“喜上眉梢”;剪出莲花和金鱼,表示“连年有余”;剪出灯笼和麦穗,寓意“五谷丰登”。
在班级里,他是学习最勤奋的。例如,他每天总是早早地到学校晨读;上课时,他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后,他总是积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

四字词积累。
轻快有力      烂漫无比      伶俐可爱    
光彩夺目      旷亮无比      波光粼粼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  
顺顺溜溜      严丝合缝      从头到脚  
咯咯作响      生机勃勃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读来很有趣味,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
“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卖者那自吹自擂、得意忘形的模样;
“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围观者质问卖者时从容不迫的样子;
“弗能应也”则使人想象出卖者无法回答时的尴尬和窘态。
词语理解:
课文中有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意思相对应:
“坚”即“坚固”    “利”即“锐利”    “应”即“应答”;
有一些词古今意思相同:
“莫”和“弗”都是“不”的意思      “以”是“用”的意思;
古今意思不同:
“陷”意为“刺破”   “或”意为“有的人”

书写提示: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就是形容他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勤礼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日积月累: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论语》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孟子》          
多行不义, 必自毙。——《左传》
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
译文:
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同情之心是仁德的开端。
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