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要问成为一个北大助理教授的标配是什么?韦东奕:两个馒头外加一瓶水。
因为他朴素的穿着以及手提一大瓶水和两个馒头,乍一看肯定以为这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学生。但是当记者的镜头对准他的时候,他平静地告知记者,他是北大的一名老师。
网友纷纷对这位“普通”的教师产生了兴趣,要知道现在在网上,越“普通”越能吸引网友们的目光。
当网友搜索韦东奕三个字的时候,相信很多网友内心是汹涌彭拜的,所以才有后来的“韦神”之称吧。
他痴迷于数学,奥数冠军、国际数学比赛的“王者”、保送北大,毫无疑问,是数学界的一颗璀璨的星星。
韦东奕:诠释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
从网上流传的图片上看,韦东奕的衣品如果要放在潮流人眼中,实在是令人堪忧。再加上韦神的面相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笨笨的。
眼神极尽单纯,跟经历各种商业职场的人的眼神有着明显区别,韦神从小到大一直沉浸在数学世界,这或许就是造就他极尽“简单”的原因。
摄像机前面的韦东奕,看起来平淡无奇,放在人群中,肯定是不会被人注意到的那种。
但是当韦神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整个人气场全开,他浑然不知地沉浸在他的世界在学生眼中,韦老师的身上自带光芒,不管韦老师穿什么衣服,都盖不住那耀眼的光芒。
大智若愚的人具有这四个品质:低调、宁静、积累、淡泊。
韦神作为一个北大的老师,工资肯定不低,不至于买不起稍微华丽的衣服,更不至于吃不起一顿“正常”的饭。
这样的选择,只不过是韦神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在镜头前,韦神也没有像普通人那样激动而紧张,而是从容不迫。
毕竟在各种数学竞赛中久经沙场的他,不论外界如何喧闹,都能坚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在数学的世界,韦神从来就是“来者不拒”,不会停止自己学习的脚步。
尽管自己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他知道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颗进步的心。
韦神对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淡,从他的穿着就能略知一二,不去在乎别人怎么看,一心追求自己内心的东西。大智若愚大概就是指韦神这样的人吧。
韦东奕:对数学如痴如醉的“迷”。
数学是韦东奕的挚爱,这也可能韦东奕的家庭有关。韦东奕的父亲是数学教授,所以他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在他上一年级的时候,韦东奕就开始看《华罗庚数学学校》。这时候的同龄孩子,估计还不知道什么是奥数,但是现在的韦东奕已经可以自主解出奥数题了。
在采访中,我们知道,韦神并不对电子产品感兴趣,因为他感兴趣的东西,网上查不到。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自己的知识盲区的时候,习惯性地上网搜索。
而且网络的强大,毫不夸张的说,基本上覆盖了绝大多数人的知识盲区。但是,对于韦神来说,网络不能解决他的疑惑,导致他对网络“无感”。
而且,韦东奕的老师说过,韦东奕喜欢数学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是其他学生所不能比拟的。
韦神找见了他毕生所爱的东西,并且为之终身奋斗着,活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理想中的样子,或许这就是我们真正喜欢他的原因。
在普通人的一生中,有的人终其一生,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有的人找到自己的理想,却从未向梦想迈出过一步;有的人走到中途放弃了自己理想,最后碌碌无为一生。
韦东奕: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韦东奕在取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时,告诉记者:“奖牌没有多大的用处,它只是一个形式上的东西。”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们体会到了韦东奕身上那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气度。在外人看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荣誉的象征,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资本。
但是韦神不是,在他看来这仅仅就是一个形式的东西,他在乎的是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得到了一些东西,在数学的世界里,有没有新的东西被自己发现。
因为这个采访视频,让很多人知道的韦神的存在。在此之后,有人在北大偶遇他时,手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提着两个馒头,只是人却稍微有一些改变。
他不再是一头蓬松的头发,不修边幅的模样,而是修剪成简洁的小平头,衣着也更为整洁,走红之后,他的人“变了”,可是手上的馒头没变,那壶水也没变。
结语
对于儿子走红,韦东奕的母亲回应道,孩子身上同样存在不足,比如英语、语文就比较弱。在母亲眼里,韦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
这个回答也给我们以警示,不要将韦神“神化”,榜样的力量是让我去学习,脚踏实地的进步,而不是“神化”之后,无限崇拜,不敢向自己的理想迈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