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双万城市”新起点,东莞引才新气象

  年年都在引人才,今年东莞不一样。

  从近50位院士参加的粤港澳院士峰会,到首次召开高规格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再到丰富多彩的高层次人才活动周……连日来,一个接一个人才盛会,释放了东莞的引才新信号。

  即将踏上“双万城市”新起点的东莞,在招才留才上展现新气象,打开新格局。

  新部署:端“硬菜”、放“大招”

  在东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肖亚非明确提出:东莞人才工作,必须端上一些“硬菜”、放几个“大招”。

  据了解,这是东莞发展历史上,首次以市委名义召开高规格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关于人才工作,为什么重视?怎么重视?谁来重视?都给出了明确答案。

  为什么重视?

  在东莞,重视人才工作不是可选题,而是必答题。首先,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东莞责无旁贷;其次,在“双万”新赛道争先进位,东莞不进则退;最后,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东莞潜力巨大。

  怎么重视?

  东莞提出,要“顶天立地”建队伍,不拘一格降人才。东莞引才并非盲目无方,而是紧贴时代需求,打造一支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努力实现到2025年人才总量达到383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35%的目标。

  东莞的引才导向可以形容成“顶天立地”:既有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也有深耕企业的工程师;既有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也有扎根东莞多年的技能人才。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和人才链,实现“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相辅相成。适合东莞的,才是最好的。

  谁来重视?

  众人拾柴火焰高,奏响引才“大合唱”。会议点名了松山湖科学城和科研院所、高校和职业教育院校、企业、园区、镇街等。这表明,东莞引才育才不再是某个单位或园区的工作,而是各方力量都需参与进来,一起奏响引才“大合唱”。

  例如,松山湖科学城和科研院所要发挥“强磁场”作用,高校和职业教育院校要发挥“蓄水池”作用,企业要发挥招才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园区镇街也要积极参与。

  在多方合力下,全市一盘棋的人才集聚机制,将在东莞逐步健全和成熟。

  新气象:是人才,进莞来

  2021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上,“是人才进莞来”引才口号一经发布,就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热议。

  东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元元介绍,“是人才进莞来”引才口号,体现着招才的诚心、暗示着揽才的力度、丈量着聚才的广度、彰显着留才的信心,叫响东莞建设人才强市的时代强音。

  引才口号广受关注背后,蕴含着东莞人才工作新气象。

  更大的力度——

  东莞出台“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2.0版,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施十大战略科学家团队计划、百名博士专业人才计划、千名拔尖领军人才计划、万名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和百万技术技能人才计划。其中,引进战略科学家最高奖励1.5亿元,充分展示了东莞引才的诚心和力度。

  更高的目标——

  东莞提出到2025年,将东莞打造成为“四大城市”。建设人才大市,人才总量达到383万人,高层次人才数量超过30万;建设科创强市,形成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建设技能都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以上;建设爱才城市,人才扶持政策、服务保障、创新环境更加优越……通过“四大城市”,努力把东莞建成大湾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

  更优的服务——

  把舞台交给人才,把服务做到极致。东莞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潜心钻研、多出成果;突出尊才爱才,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支撑,让人才在东莞诗意地栖居。

  东莞引才新政,在高层次人才中引发热议和共鸣。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张广宇说:“得益于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放权和人才政策保障,实验室发挥用人能动性,能够有效地引进和留住人才。”

  中国男篮主教练杜锋结合自身经历说:“我1996年来到东莞,在这里待了25年,见证了这座城市改革开放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发展。东莞是一个非常包容、海纳百川的城市,每年对人才的引进、帮扶和关心的力度都在不断提升,十分敬才惜才,能让优秀的人才来到东莞后,愿意在这里落地生根。”

  新起点、新政策、新思维、新活力,共同开拓东莞招才引才新格局!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文章来源:南方Plus
铭冠知识网 https://www.sz-mgzs.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