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资 https://www.touzitop.com/
今日重点
【金融工程】郑琳琳:消费主题基金表现优秀,养老FOF规模破千亿
开放式主动管理公募基金表现
权益型基金:本周,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中位数收益分别为:0.6%、0.84%、0.62%、0.46%,正收益基金比例分别为63.19%、76.32%、59.16%、68.62%。
固收+基金:本周, 平衡型、激进型、稳健型固收+中位数收益分别为:0.37%、0.38%、0.1%,正收益基金比例分别为81.7%、70.93%、71.19%。
FOF:普通型FOF、目标日期FOF、目标风险FOF固收+中位数收益分别为:0.06%、0.04%、0.01%,正收益基金比例分别为59.62%、56.67%、52.17%。
主动管理产品发行
本周新成立主动管理基金46只,新成立规模640.95亿元。具体到细分类别,发行规模前三的基金类型分别为:偏股混合型基金(14只,合计180.26亿元)、偏债混合型基金(5只,合计167.34亿元)、中长期纯债型基金(12只,合计155.65亿元)。具体到单一产品,新成立规模前三的基金分别为: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A(99.51亿元,偏债混合型基金)、招商瑞泰1年持有A(47.27亿元,偏债混合型基金)、国联安恒鑫3个月定开(40.0亿元,中长期纯债型基金)。
本周热点
1、首批QDII-FOF-LOF上报:证监会新基金审批公示信息表格显示,12月2日,景顺长城基金和华宝基金双双上报了旗下QDII-FOF-LOF产品,分别为景顺长城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FOF-LOF)、华宝海外创新证券投资基金(QDII-FOF-LOF)。
2、全市场养老FOF规模破千亿: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补充,公募养老FOF近年来发展迅速。今年以来发行的养老FOF基金规模合计近370亿元,为历年最高。目前全市场公募养老FOF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元。业绩表现方面,成立时间满一年的养老FOF中,有超半数产品年化收益跑赢10年期国债收益。
风险提示:本报告结论完全基于公开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测算,文中部分数据有一定滞后性,同时存在第三方数据提供不准确风险;对基金产品和基金管理人的研究分析结论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能保证未来的可持续性, 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产品的表现受宏观环境、行业基本面超预期变动、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
【军工-应流股份(603308)】陈鼎如:航空铸造核心供应商,业绩拐点已现
航空铸造核心供应商,产品进入国际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公司于2000年8月成立,成立之初主要从事铸钢件的生产销售。随着公司产业链延伸和产品定位提升,公司开始从事精铸件的研发生产,并与卡特彼勒、西门子等国际著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公司在铸造和机加工的技术优势,公司陆续进军核电设备、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铸造高温合金叶片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并成功打入罗罗、GE等国际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目前公司是专用设备零部件生产领域的领先企业,是我国核电、油气和航空领域核心企业重要供应商。公司保持在我国阀门零件出口企业中出口额排名第一、核电装备零部件交货量位列前茅,连续位列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
传统铸造业务具备竞争优势,业务有望逐渐回暖。公司拥有以铸造为源头的专用设备零部件制造完整产业链。在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质量保证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能够生产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高温合金零部件产品并应用于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石油天然气设备的极少数企业之一。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逐渐缓和,公司传统铸件业务有望逐渐回暖。
航空领域下游需求旺盛,两机叶片市场空间广阔。公司自2014年上市后,在两机叶片领域持续投入研发,目前公司拥有高温合金叶片精密铸造核心制造技术,在定向单晶叶片生产能力上位居全球前列,积累了GE、西门子、霍尼韦尔等国际知名客户,并拥有国内外行业权威资质认证。“十四五”期间国内航空产业下游需求旺盛,两机叶片市场空间广阔,我们预计未来10年两机叶片年均市场空间接近900亿元。公司深耕两机叶片领域多年,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将充分受益于航空领域市场景气度大幅提升。
国产三代核电技术得到验证,核电业务迎来业绩拐点。一方面,随着“双碳政策”落地,清洁能源亟待进一步发展,随着风、光等不稳定能源普及,作为基荷电源的核电地位得到重建,核电行业景气度回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华龙一号”等三代核电技术得到验证,国产三代核电机组已经具备大规模建设条件,国内有望迎来新一轮核电建设浪潮。公司是核电设备核心供应商之一,也是少数具备核一级资质的民营企业,公司产品主要用于核电站建造阶段以及后期乏燃料储存、运输、后处理等领域,产品位于核电设备产业链核心环节。随着政策落地,核电需求复苏,公司核电业务将充分受益于新一波核电建设浪潮,核电业务迎来向上拐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益于军工行业高景气,公司两级叶片订单有望快速放量。随着国产三代核电技术得到验证,公司将充分受益于新一波核电建设浪潮,核电业务有望迎来上升拐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2/23年收入分别为20.57/24.39/29.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9/5.06/3.97亿元。
风险提示:两级叶片订单不及预期;传统铸件和核电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海外业务不确定的风险;土地收储不确定的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建材&新材料】孙颖:龙头扩张提速,迎行业高增+国产替代历史机遇——碳纤维行业深度报告
新材料之王,技术、工艺和资金壁垒高。碳纤维性能优越,具备强度、模量高,密度小,耐超高、低温等特点,主要应用在风电、航天航空、汽车等领域。小丝束碳纤维性能优异、价格高,多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大丝束性价比高,多用于风电、轨交等民品领域。碳纤维生产包含“聚合-纺丝-氧化-碳化”等环节,其中原丝制备工艺、技术壁垒高,碳化环节资金壁垒高。碳纤维的性能和成本很大程度上由原丝决定,因此原丝制备是核心技术环节,工艺壁垒主要体现在纺丝过程。碳纤维属于重资产行业,投资门槛高,万吨线投资额约 20 亿。
风、光、氢等新能源领域需求爆发,预计 2025 年全球需求约 25 万吨。我们预计 2021-202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 CAGR+18.8%,2025 年望达到 25.3 万吨。2020 年全球需求中,风电、航天航空、体育休闲、汽车、碳碳复材占比为 28.6%/15.4%/14.4%/11.7%/4.7%。从占比和增速看,风电仍将扮演重要角色,核心驱动力是海风迎大发展且风机大型化对性能和减重要求高,预计 2025 年风电领域需求达 9.9 万吨,CAGR+27%。我们预计2025 年光伏碳碳复材碳纤维需求量为 2.1 万吨,CAGR+33%。储氢瓶对碳纤维需求亦会迎爆发式增长,源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发展,我们预计 2025 年此领域需求为 3.3万吨,CAGR+62%。
行业集中度高,国产龙头已完成追赶,未来看产能扩张、成本下降带来民用领域超越。20 年全球/国内行业 CR5 分别达 62%/81%。其中美日企业在碳纤维技术和应用方面具备先发优势。早期受限于技术封锁和价格竞争等因素,国内企业发展曲折。在经历了10 年以上的沉淀和积累后,恰逢“海外出口受限”,国内龙头企业在技术、工艺、成本走向成熟的同时,紧抓风、光、氢等市场需求爆发,在民品领域逐步完成国产替代,并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我们认为在国产龙头的主导扩产下,行业产能扩张拐点已至且有望提速;我们预计 21/22 年全球碳纤维有效产能为 12.1/14.1 万吨,YoY+3%/17%。过去几年国内碳纤维价格受供需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逐年抬升,我们预计 22 年仍将保持较好韧性。中长期看,民用碳纤维渗透率提升或依赖于以“价格”换“需求”,价格中枢或下移。
民品降本是核心,规模和技术是关键。民用碳纤维成本是下游应用拓展、渗透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企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成本和技术端。从降本的方式来看,一是通过发挥规模效应,降低吨折旧和吨能耗。碳纤维成本中制造成本占比 50%-80%(其中折旧和电费占制造成本的 50%-70%),存在规模效应。二是通过提升技术降本。在原材料消耗上,行业丙烯腈吨耗量仍有下降空间。在工艺方面,可通过优化纺丝、氧化、碳化工序实现效率提升。
投资建议:受风/光/氢等新能源领域拉动,以及碳纤维渗透率提升,碳纤维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国内企业主导新增产能,行业产能扩张有望提速,产销量增长同时有望带来成本快速下降,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碳纤维龙头中复神鹰(未上市)、光威复材、原丝龙头吉林碳谷、吉林化纤、中简科技、恒神股份;碳纤维设备厂商精功科技;下游复合材料厂商中材科技、金博股份、天宜上佳、宏发新材等。
风险提示:技术变革;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过多;价格大幅下滑;原材料和能源单价大幅上涨;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使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风险。
研究分享
【商社&快递】皇甫晓晗:社零增速再放缓-11月零售数据点评
事件: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11月社会零售数据。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3亿元,同比增长3.9%;同比2019年11月增长9.0%,复合增速4.4%。扣除价格因素,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0.5%。
社零增速符合预期。11月社零增速3.9%,略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3.6%,环比10月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同比2019年,11月社零增速9.0%,环比10月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疫情反复叠加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社零增速有所回落。
分渠道:线上商品销售增速持续下滑,但仍显著高于整体增速,线上渗透率环比提高0.8个百分点。1-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3.2%,增速环比下滑1.4个百分点,占社零总额比重24.5%,环比提高0.8个百分点。单月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77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环比10月下滑1.3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长9.7%。
分品类:必选消费品维持高增长,可选消费品中金银珠宝类在高基数下增速有所回落。必选消费品中,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同比分别增长14.8%、15.5%、13.3%。可选消费品中,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类实现稳健增长,同比分别增长8.2%、18.1%。金银珠宝类在高基数下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长5.7%,复合增长14.9%。
分经营单位所在地:乡村社零总额的同比增速略高于城镇。11月,城镇/乡村社零总额同比3.7%/ 4.8%,增速环比10月均有所回落。
投资建议:线下零售方面,珠宝零售商业模式较好,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关注具备自身α的周大生(002867.SZ)。电商越来越接近存量市场,竞争有所加剧,行业的集中度呈下降趋势,短期关注受益于反垄断红利、提供差异化供应链的京东(9618.HK);长期看好美团(3690.HK)、唯品会(VIPS.N)的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事件:新冠疫情反复;行业竞争加剧。
【食品饮料】范劲松:价格持续修复,板块整体向好-食品饮料行业 2021 年 10 月线下商超数据点评
10 月线下商超数据统计披露,我们重点对白酒、调味品、啤酒及乳制品板块线下商超数据进行分析。白酒行业均价维持增长,次高端表现较好。调味品行业销售量维持增长,均价涨幅收窄。啤酒行业均价有所下滑,集中度环比下降。乳制品行业酸奶板块持续承压,奶酪板块保持增长。
白酒行业:均价维持增长,次高端表现较好。高端酒方面,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销售额分别为 6.08、5.24、1.35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7%、3.89%、-28.34%。次高端酒方面,汾酒、水井坊、酒鬼酒、舍得销售额分别为 14942.48、1677.16、580.73、1324.44 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57%、-0.42%、-18.05%、249.73%;区域酒方面,洋河、古井贡、今世缘、口子窖销售额分别为25643.19、7021.06、4307.04、1738.66 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3.60%、12.54%、154.04%、-30.47%。
调味品行业:销售量维持增长,均价涨幅收窄。10 月线下商超渠道酱油销售额为14.75 亿元,同比上涨 5.23%;醋销售额为 4.48 亿元,同比增加 1.03%;料酒销售额为 2.35 亿元,同比上涨 5%;调味粉销售额为 3.25 亿元,同比上涨 6%;调味酱销售额为 10.71 亿元,同比上涨 1%;火锅底料销售额为 4.72 亿元,同比上涨 1%。传统调味品方面,海天味业销售额为 8.17 亿元,同比上涨 0.22%;中炬高新销售额为 2.14 亿元,同比上涨 0.68%;恒顺醋业销售额为 1.20 亿元,同比上涨 3.10%;加加食品销售额为 5195.88 万元,同比下滑 13.44%;千禾味业销售额为 1.86 亿元,同比增加 23.01%。复合调味品方面,天味食品销售额为 7627.70 万元,同比增加7.11%;安记食品销售额为 924.43 万元,同比下滑 11.47%。
啤酒行业:均价有所下滑,集中度环比下降。10 月线下商超渠道啤酒销售额为 10.75亿元,同比增加 1.18%。具体来看,销售额方面,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销售额分别为 26598.14、17850.83、9252.56、823.71、2492.0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 4.35%、-2.85%、13.625%、46.48%、9.93%。
乳制品行业:酸奶板块持续承压,奶酪板块保持增长。10 月线下商超渠道液体奶销售额为 74.93 亿元,同比下滑 1%,销售量同比下滑 2%,均价同比无明显变化;酸奶销售额为 49.09 亿元,同比下滑 12%,销售量同比下滑 13%,均价同比下滑 1%;奶粉销售额为 20.26 亿元,同比下滑 14%,销售量同比下滑 10%,均价同比增长8%;奶油奶酪销售额为 7.13 亿元,同比增加 8%,销售量同比增加 20%,均价同比下降 8%。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风险、食品安全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研究)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