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11年不上班,和朋友绝交,3年零收入,她却活成最美的模样

  

  来源:好好住

  ID:niceliving

  近些年的手作圈里,殷越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只要提及「毛毡」这种材质,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她。

  

  

  《蘑菇的诗》&《蘑菇的逃离》

  她的作品风格非常独特:把天马行空的想象注入造型中,技艺精细到每一寸肌肤纹理都清晰可见。

  

  《象的怯懦》

  更特别的是,她非常善于将作品置于场景之中,仿佛一本立体的童话书,富有强烈的故事性。

  

  

  

  这种成功,不是偶然。从第一件作品到第一场展览,殷越花了整整7年。

  7年是什么概念?是每天长达12小时的工作,是将近三年的零收入,是与主流背道而驰的挣扎。

  

  殷越及其作品《猫的蜕变》

  这途中,她羡慕过别人公司的热闹年会,险些和朋友合伙开美甲店。好在每一次迷茫和不安的时候,都被她当时的男友、现在的丈夫费思生生拽了回来。

  做毛毡11年,恋爱12年。坚持热爱的事+遇见对的人,是她身上最闪光的两件「武器」。

  

  殷越和费思在苏格兰高地

  

  

  两个人在一起,

  不必同时消耗才华。

  殷越是江苏人,大学北上念书,就读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

  那时,她在班里成绩不算出众,普普通通。不力争上游,也不太去构想未来有哪些可能。

  

  

  

  接触毛毡,是意料之外。本来只是被这种柔软材质吸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2009年,殷越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毛毡作品。

  

  这个小兔子,如今看来或许有些稚嫩,

  但当初殷越非常喜欢,还给她做了家和一系列的周边小物。

  再后来毕了业,身边的同学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殷越似乎仍在原地打转,每天坐在桌子前,一手拿着针,一手扶稳羊毛,一针一针反复扎刺。

  

  这个过程是相当枯燥的,一天通常持续十多个小时,整个房间,只剩摇晃的桌子和针一进一出的声响。稍不小心走了神,手就会被扎得鲜血直流。

  

  她说,做一件作品,要耗费数月的时间,这个过程里需要几十万针不停地来来回回。

  

  

  

  

  长期的低回馈创作,自我怀疑难免向她袭来。

  尤其眼见周围人都过着相对主流的生活,殷越说,我不确定这条路对不对,也不确定自己的才华。

  

  殷越与《白》系列

  每次负面情绪侵袭,费思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像是殷越的「梦想」监工,不厌其烦、一再鼓励。

  他对殷越说,能有时间沉淀自己的天赋是很幸运的,我们不必同时消耗才华。

  

  

  

  

  坚持做毛毡的第7年之后,在2016年,

  殷越成为第一个在日本举办个展的中国纤维手作作者。

  

  我们在对方眼里,

  看见彼此身上最耀眼的光。

  殷越和费思的相识,始于大学。

  一个是专业成绩平平的学妹,一个是以第一名考入动画学院的师哥。

  

  早期交往旅行照片

  以成绩论,看起来好像悬殊很大。但费思说,自己打一开始,就看到了殷越身上的才华。

  

  2015年,殷越和费思拍摄的婚纱照

  做毛毡,也是一样。

  身为「监工」的费思,最初还会对殷越指点指点,哪里偷懒了,哪里造型还可以更好。

  

  再后来,费思发现殷越几乎每次都能做出超越他想象的惊喜,他便不再随意评论,怕影响她原初的想法,任凭她发挥自己的想象。

  

  

  

  这种对彼此的欣赏,是相互的。

  就像一旦聊到费思,殷越也关不住自己的话匣子。翻出各种他随手画的漫画给我们看,还大力夸奖费思一手装修的家。

  

  10周年,费思送给殷越的画

  两人甚至在想象未来孩子模样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希望孩子能像彼此更多一些。

  殷越说,我想象的是一个小费思,他想象的是一个小嘟子(殷越昵称),我们都想在孩子身上看到更多彼此的影子。

  

  想象未来宝宝的样子时,费思画的小画儿

  

  两个有趣的人相遇,

  把家住成了「奇妙博物馆」。

  经历了数年的恋爱长跑,如今的殷越和费思在北京安了家。

  

  房子面积133㎡,窗外就是大树,四季景色尽收眼底。在北京拥有这样远离喧闹的窗景,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房屋由费思一人设计,许多定制家具都是他亲自画图,省了不少钱。算上家具,一共只花费了不到20万。

  

  客厅,是一整面的书墙。闲暇的时候,阅读已经成为他俩的习惯。有了孩子之后,他们还挤出一部分空间,开辟了一个小小的绘本角。

  

  

  殷越的工作间,有两张非常大的桌面,方便她日常创作。除了柜子之外,墙面还用了不少搁板来收纳一些零碎的配件。

  

  在没有孩子时,这里是殷越的主要阵地。尤其是办展之前,一天连续工作12-16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和殷越一样,费思的工作间也塞得满满当当。到处是收藏的手办、自己做的涂装玩具、画漫画留下的手稿……

  

  费思的工作间与殷越的工作间相邻。

  工作到疲乏的时候,两个人经常会探身看看彼此在做什么。

  由于两个人都非常热衷搜罗稀奇古怪的宝贝,再加上殷越的作品,整个家完全是一个奇妙博物馆。

  

  

  奇思妙想太多,费思还专门在厕所上定做了一扇磨砂玻璃圆窗,上个厕所都有了潜水艇深海之旅的既视感。

  

  如今,两个人的旅程多了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费思开始在客厅的软木板上,专门记录照顾宝宝的事宜。

  

  右图是费思画的他们一家三口,

  自己变成了守护母子的小苍蝇。

  创作与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个家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体内和指尖,

  都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去年怀孕期间,殷越以自己的体验为灵感,创作着一个名为「孕育」的系列。

  那是一只处在孕育之中的小象,通体粉色,蜷缩着身体,它很安静,闭着眼睛酣睡,不受任何打扰。

  

  在殷越的构思之中,这只小象很像自己正在孕育的生命,它身处母体,与母亲深深联结。

  

  本来计划这件作品能随着肚子里的孩子一起完成,但因为怀孕带来的肿胀与乏力,直到现在,才算逐渐到了尾声。

  

  成为母亲之后,殷越发的第一条微博

  现在,殷越和费思的孩子因果已经7个月大。

  殷越说,当了父亲之后,费思变得愈发柔软。也好像攒了一股劲儿,等孩子再大点,要带他一起疯玩。

  

  费思笔下的搞怪一家

  而殷越自己,也带着辛苦与甜蜜的交织,正式成为了一名母亲。

  手脚忙乱是必须的,过去大片的创作时间也因为要照料孩子,不得不缩减。为人母之后,殷越才体会到当母亲的难。

  

  孕期中的殷越

  当然,她也享受其中。

  她享受哺乳的每一个瞬间,享受孩子每一次看向她的时候。她说,她已经想好了,等冬天快到的时候,就亲手用毛毡给孩子做帽子和围巾。

  

  在孩子面前,宏大的艺术作品被一件件真实可用的小物件替代,我猛然被那种柔软击中。

  应了殷越所说:别人总说我做的是艺术,其实我也不确定,我不在乎别人给我的标签,只要自己做得开心就够了。

  

  《想心事》

  记得在殷越的家,我头一次触摸到毛毡作品的质感。它不同于我的想象,材质虽然柔软的,但成品却十分坚硬。

  

  这种坚硬,来自于无数毛毡材料的填补,以及一针一针不厌其烦的扎刺。

  

  

  

  就是那一刻,我仿佛突然离殷越更近了一些。

  因为她与她的作品是那么一致——将许多许多的柔软融为一体,从此便拥有了坚不可摧的力量。

  

  费思笔下那个因做出漂亮红蘑菇而开心不已的殷越

  


镇江仿真树

上一篇:

下一篇: